2025年,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以“狂飙”之势重塑全球汽车版图:上半年产销量突破690万辆,同比激增40%,渗透率达44.3%,出口量同比暴涨75.2%。然而,在这片繁荣景象背后,一场由人才短缺引发的“产业地震”正悄然蔓延——据工信部《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》预测,全年新能源汽车领域人才缺口将高达103万人,智驾工程师供需比仅0.38,维修领域更面临80%的人才空白。
这场“人才荒”源于产业变革的剧烈程度远超人才培养速度。以长安汽车为例,其全域5G数智化工厂中,传统设备维护人员已转型为“机台长”,需同时掌握软件、算法、AI视觉检测等跨学科技能。而高校专业设置滞后,导致企业不得不“自救”:长安汽车计划扩大校招规模30%,吉利汽车启动“繁星计划”定向培养复合型人才,小鹏汽车宣布扩招6000人。
人才缺口正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“阿喀琉斯之踵”。当车企在自动驾驶、车路云一体化等领域展开军备竞赛时,人才短缺已导致部分项目延期。破局之道在于深化产教融合,如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通过“微专业”模块打破学科壁垒,郑州交通技师学院与比亚迪共建实训基地,让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“同频共振”。这场人才争夺战,或将决定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否从“规模领先”迈向“价值引领”。
版权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未眠快讯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未眠快讯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